古劍[高鶚創作七絕]

高鶚《古劍》是一首借物詠懷的詩,詩中卻不出“古劍”二字,而是以“秋水”、“老龍”作代稱。以秋水喻劍,由來已久。《越絕書》說:“太阿(寶劍名)劍色,視之如秋水。”白居易《李都尉古劍》說:“湛然玉匣中,秋水澄不流。”其中有典故。這裡太長,不便多說。

內容

古劍 高鶚[清]

一條秋水萬黃金,千載誰明烈士心。

夜半虛堂雷雨人,壁間驚起老龍吟。

譯文

長劍像秋水一樣明寒,舞動起來金光閃閃,承載著千百年來烈士的情懷和壯志。
夜裡風雨大作,電閃雷鳴,在閃電中看到掛在牆壁上的長劍像是老龍在吟鳴。

點評鑑賞

詠古劍,詩中卻不出“古劍”二字,而是以“秋水”、“老龍”作代稱。以秋水喻劍,由來已久。《越絕書》說:“太阿(寶劍名)劍色,視之如秋水。”白居易《李都尉古劍》說:“湛然玉匣中,秋水澄不流。”其中有典故。這裡太長,不便多說。

此詩前兩句寫古劍的價值,後兩句說古劍的遭遇。詩人以萬兩黃金表明古劍的珍貴;但此劍並非徒然供人賞玩的擺設,而是為人建功立業的武器,故詩人又從古劍發揮作用的角度引出次句。“烈士”,有志於建功立業的人。曹操《步出夏門行》:“烈士暮年,壯心不已。”在古代,文人學士常多失意,因而認為讀書求仕進,還不如馳騁疆場求取功名,刀槍劍戟等就成了不可缺少的武器。故詩中以“烈士心”說建功立業,實際上是在指明古劍的作用。“誰明”二字則又表明“烈士心”無人理解,透過一層指出了古劍不能為世所用。從一二句可以看出,詩人既是以劍自喻,表明心跡,同時又是以“烈士”隱然自寓,自述壯懷,古劍、烈士、詩人,三者已融為一體。

後兩句即從被閒置不用的處境展開進一步的描寫。“虛堂”,空寂的廳堂。“虛堂”的“壁間”是掛劍的地方。當夜半雷鳴閃電、急風驟雨突然闖入廳堂時,不甘寂寞的古劍仿佛受到感應,從沉睡中驚醒,發出聲聲龍吟。以“龍吟”寫劍聲,是龍與劍的比喻的延伸,與另一個傳說故事相關。(用典略去)

此詩的風格於悲涼中見沉雄。詩人以力能找鼎之筆將個人的牢騷不平與千載烈士的苦悶相溝通,作為烈士的心聲傳出,使作品的思想內容不只關乎一人一事,而具有了廣泛 社會歷史的概括性;迎風雪而龍吟的描寫,更進一步將詩情推向一個新的境界,一個不願受命運擺布的奮發有為的形象呼之欲出。

首句“一條秋水”與“萬黃金”自對,以“一”呼出“萬”字,次句又接以“千”字,一起筆就以一種誇張的語勢先聲奪人,動人視聽;三四句又以句意相承的散文行文字聯翩而下,一氣呵成,與抑塞不平、一吐為快的抒情要求相適應。古人說:“詩言志。”(《尚書·堯典》)高鶚和長期懷才不遇。他熟諳經史,卻屢試不中(中舉與中進士已是晚年之事),故悲思鬱結,但又不失自強自信,便托物言志,於詠劍之際將自己的苦悶與壯心和盤托出。

作者簡介

高鶚(1758年—約1815年),字雲士,號秋甫,別號蘭墅、行一、紅樓外史。中國古典小說《紅樓夢》出版史、傳播史上首個刻印本、全璧本——程高本的兩位主要編輯者、整理者、出版者之一,清代漢軍鑲黃旗內務府人,籍貫瀋陽三台子,亦自署鐵嶺高鶚、奉天高鶚,其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。

相關詞條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